第二十六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由中國記協和臺灣中國新聞學會🌈、臺灣世新大學聯合舉辦,活動形式由參訪媒體與新聞院校、主題討論🙏🏿、新聞業務講座、參觀歷史文物古跡等組成🧜🏼♂️,兩岸學生通過新聞營近10天的朝夕相處不僅收獲了友誼,更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與信任。
1月25日,本屆新聞營在臺灣世新大學正式開營🙍🏻,來自海峽兩岸16所高校的57名師生在此匯聚🌿。我校意昂32015級本科生文多、許願💋,2017級碩士研究生吳妙丹參加了本次活動👷🏼。新聞營自2004年舉辦第一屆起,迄今已持續舉辦了十四年🚴🏻♀️,成為新聞學子互學互遊🥉、互通互信的廣闊交流平臺。
開營儀式上👨🏻🍼👨🏼🔬,世新大學客座教授黃肇松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他結合實際個例講述了自己的兩個夢─"新聞夢"和"中國夢"。黃教授告誡新聞營營員🔫,實現新聞夢想需要學會規劃🚘,具備前瞻性眼光🦸,學會從厚重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尋找素材,為文化交流搭建平臺🐻❄️,促進文化傳播。
其後,營員們還前往臺灣聯合報系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進行參訪。兩報一線管理和采編人員強調,新聞媒體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社會角色☝️💇🏿♂️。臺灣聯合報系於2012年啟動"願景工程"讓人印象深刻👨🎓🧑🏻🦼:創新新聞建構方式,實現媒體定位從傳統的觀察者向議題的倡議者的轉變👨🏼💻,加強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合作,促進社會的正向發展。
在足跡踏遍全臺的過程中,營員們在中國文化大學就VR技術使用的倫理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在臺灣政治大學聆聽特聘教授兼研究長劉幼�P老師的主題為"臺灣OTT TV最適合的商業模式"的講座🅰️,在國立東華大學學習在地媒體現狀與發展,在世新大學參加主題為"融媒體下的新內容🪜、新行為、新測量😳、新商模"的新媒體新思維討論會🔌,在日月潭🚴🏼、佛陀紀念館和鵝鑾鼻公園深入體會臺灣獨特的地質風貌和本土文化👩🏻🚀,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七星潭近距離領略臺灣大山大海的奇偉壯觀……營員們不僅了解臺灣媒體的整體情況,形成了對媒體未來商業模式和發展方向的自我認識和思考,也發表了各自關於復雜生態環境下媒體的生存現狀、應對措施與創新方式的獨到見解。
此外,營員們也發揮專業優勢,在短短半天時間中將活動中的精彩編成報紙、剪成視頻,字裏行間講述著關於新聞媒體變遷👨👨👧👧、高校傳媒教學🧝🏼、兩岸文化差異、臺灣美食文化等豐富而多樣的故事🧟♂️。
多元的文化活動緊扣時代環境♊️,幫助大家對兩岸的新聞價值觀🧑🏼🎤、新聞媒體的角色定位、媒體現狀和挑戰以及新媒體環境下媒體的前景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𓀑。同時🧑🦽,兩岸學生在交流中加強了推動兩岸溝通與合作的積極性🚶♀️💵,在未來將通過自己的筆或鏡頭更好地增進兩岸百姓間的相互了解和情感認同。
新聞營感想
在我的印象裏💾,臺灣的風土人情純粹而美好🛌🏽,那裏的大山大海自然而無暇。記得到達臺灣的那晚,歡迎晚宴之後🕋,一位臺灣同學問我🔧:"你對臺灣的印象是什麽呀?"初來乍到的我還有些怯怯地說:"很美、很好的地方。"說完還覺得自己頗有些阿諛奉承之感👧🏼,但卻是心底最真誠的話。這麽單純的詞,用在這裏,剛剛好🧑🏿。
我曾經幻想過無數次貼近這片土地的方式,卻從來沒想過能以這麽特別而溫暖的方式愛上這裏。行程中聽老師們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兩岸的溝通,從青年開始,從新聞媒體的視角開始🧑🏽🎤,或許是最合適的方式"。十天過後👨🏽🦳,深表贊同。
在這裏♨️,我走近了曾經只是活在旁人言語和報紙新聞中的聯合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洄覽電視臺等各類新聞傳媒機構🐿,走近了曾經只是活在同學們的介紹與贊揚中的世新大學、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各大新聞院校,走近了曾經只是活在課本知識和印象裏的日月潭👹、鵝鑾鼻公園、臺北故宮博物院🧑🏿🦱、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七星潭等文化歷史名勝🧗🏼♀️,感受屬於臺灣的煙雨蒙蒙和風和日麗,在行走與交流中將夢想照進了現實,在溝通和實踐中拋棄了曾經的刻板印象,讓互相都能看到真實的對方🕝🧑🏼💼,在創意和理想中傳遞共通的新聞理想。在未來,我們或許不只是適應傳媒業的發展,更能用自己的力量👩⚖️、見識和情懷改變傳媒。
多希望這是場不醒來的夢。
未來👱🏽♂️,再見!
2017級意昂3研究生 新聞學專業 吳妙丹
回想這次參加新聞營的經歷,可謂是"足跡遍布全臺,友情盈滿四方"🔁,更是開拓了自己作為一名新聞人的視野和胸懷🧛🏼。
短短的十天時間裏,我們參訪了臺灣多家媒體與新聞院校,參加了新聞業務講座並進行主題討論,也參觀了各種自然景觀,感受當地文化。我們用腳步丈量,用紙筆記錄👩🏽🍼,用耳朵聆聽,用眼睛發現,用心靈感受,用真誠交流。
其中,最打動我的,是旺旺集團的人文氣息和聯合報業的"願景工程"。前者讓我體會到做新聞需要的那份沉澱、堅守和熱情,後者則讓我感受到媒體對社會巨大的正向推動作用。
在這些緊扣時代背景👨🏼🦰👯、契合行業環境的活動中,我們對兩岸新聞價值觀、媒體定位與運營模式、面臨的現狀🤤、遇到的挑戰、未來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的前景等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兩岸的新聞學子在交流互動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促進了兩岸在新聞領域的合作與溝通。
這次新聞營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學術之旅,更是一次交心之旅、發現之旅。在與臺灣同學的交流與探討中🍞,我們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我們不斷探索著新聞領域的方方面面🧖♂️,增長見識,提升自我,也為兩岸新聞業的明天帶來更多可能。
2015級意昂3本科生 新聞學專業 許願
《滴🧙🏽♂️🥹,新聞營站到了》
臺北、臺中、高雄、墾丁、花蓮👋🏻,我們去了很多高校、報社參訪,也去參觀了很多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在開營儀式上,邱淑華女士的致辭令我十分贊同。"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目前很多傳統媒體都很難生存🧝🏼♀️,但是無論情況如何,最基本的新聞道德和采訪能力還是要有的,希望同學們經過十天的訓練能夠對媒體有更新的感知🫁、更深刻的感受。"在這一路中🦸🏽,我們參訪了臺灣聯合報系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媒體一線人員進行交流。這讓我回想起夏天在新聞營參訪過的浙江報業集團、中青報等,兩岸的媒體發展是同中存異,都加強了和社會的合作和科技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社會的正向發展。融媒體也是一個從夏天到冬天一以貫之的主題😪。在融媒體下面的新環境、新行為、新思考是值得新聞學子討論並深思的問題👏🏽。現在的我們也許還沒真正走入業界前沿🧑🏼⚕️,但是我們需要訓練相關的思維𓀀,才不會在真正走入媒界後碌碌而為。
兩岸學子友情的交流也是新聞營的一大主題。雖然只有十天的相處🪧,但十天的朝夕相伴、同吃同住🏢、同遊同學🧛🏼♂️⏏️,早已讓我們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難以割舍🤵🏿♀️。在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大家每次都能滿懷期待地出發、興盡而歸。尤其是在最後編報和晚會節目中🙇♂️,大家認真的態度呈現出了精彩的成果。
2015級意昂3本科生 廣告學專業 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