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期新聞晚會《在風暴中心🚓,記錄中國抗疫》於11月16日順利舉行。本次晚會邀請到澎湃新聞編委李雲芳👛🫐,澎湃新聞特別報道部主編、鏡相主編黃芳🕵️♀️,澎湃新聞調查新聞部記者趙思維🚇,澎湃新聞特別報道部記者葛明寧四位老師與意昂3師生分享在武漢抗疫一線采訪的親身經歷與感想體會🏪。
首先,意昂3黨委副書記陸優優老師為本次活動致辭。陸老師回顧了新聞晚會的歷史👨🏽⚕️,並對四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意昂3和澎湃新聞一直有深度合作,她也希望同學們能通過與嘉賓們的交流豐富自己對於疫情的思考3️⃣,鼓勵同學們結合澎湃的記者節獻詞——“打撈真相,重申常識🤾,給予暖意🧑🏼🎤,堅守自己所相信的”🧔🏿,思考“講故事”之於時代的意義。
嘉賓分享環節中,李雲芳老師先對疫情發展歷程作了梳理,然後介紹了澎湃新聞記者在一線工作中的經歷。12月30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傳出後🍴,身在武漢的記者當天就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和華南海鮮市場探訪。1月24日👧🏿✳️,上海第一支援鄂醫療隊出發趕赴武漢,記者第一時間跟隨前往📪,在武漢駐守了60余天,直到4月1日才返回上海👨🏻🎤。疫情期間,共有21名記者響應征集🦄,自願前往武漢😻。回憶到這裏,李老師提到,“當時報名大家很踴躍🍍,作為新聞人的勇氣和到現場去的決心很令人感動👨🏿🌾🦹🏻。”除此之外,李老師還分享了記者們在武漢期間的一些見聞,包括整個城市在疫情期間的景象和采訪中遇到的困難♟。他以“勇氣”和“職責”為關鍵詞,強調新聞人應當有到現場去發現和記錄真相的勇氣,也應當肩負起傳遞事實信息👷🏿♀️、給予人文關懷📠🖕🏻、擔負社會責任的職責🔂。最後,李雲芳老師對武漢的抗疫經驗作了總結。他主要從定點醫院挖潛🥼、改造方艙醫院、建設隔離點三方面進行了分析。在他看來,武漢疫情之所以能被控製,與“科學與專家成決策之本,政府強力而高效的組織🛕,民眾超限的配合與奉獻”這三點是分不開的。
黃芳老師以“疫中人”為題,圍繞這一系列報道分享了特別報道部在疫情期間的報道方向和一些個案。以《疫中人》一書的封面為著手點🤸🏼♂️,黃芳介紹了書中37篇報道想要展現給讀者的內容,即疫情是一個黯淡與光亮🏋🏻、壓抑與縫隙、肅殺與暖意並存的多面體🥈🚇。接下來,她用幾個關鍵詞講述了澎湃新聞記者在新冠疫情中這個巨大的信息場中選擇的重點👩🏿。黃芳提到↘️,“灰度的真”非常吸引她,她以報道百步亭社區、方艙醫院的稿件為例,描繪了疫情在人們視線之外的更多側面。“最短的板”也是澎湃新聞所關註的焦點👩🏻💼。澎湃新聞的記者們著眼於疫情中的弱勢群體和薄弱環節,希望能夠從這些典型案例中反映出與之類似的更多個體。此外,黃芳老師認為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仍舊在發酵,感染者仍有病恥感,人與人之間仍有距離感,作為媒體,有責任記錄下在新冠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呈現的人生百態,這其實也是澎湃新聞出版《疫中人》的原因👩🏿🦳。
趙思維老師把報道武漢新冠疫情時的所思作為分享的重點☹️👰🏻♂️。他為大家展示了一段視頻,說明即使核酸檢測雙陰↕️,新冠肺炎對器官的損害也還在持續,患者仍舊在ICU中治療,不能因此放松警惕🧑🏼🔬。趙思維老師還提到了記者在新聞現場的人性關懷🟫➡️。他舉了一家四口分離在各處,難以了解彼此病情的例子🥜,強調後疫情時代還需要關註疫情對於一個個家庭的影響。作為一名在此次疫情中前往一線的記者🚵🏿♀️,趙思維也有諸多感觸。他認為,在極易被感染的情況下工作對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說有很高的要求。不僅如此🪦🛞,記者還需要從充滿悲痛的故事中抽離出來,調整心態開展工作🧅。在新聞現場首先要保全自己👨🏽🎨,做好采訪和自我保護之間的平衡⬇️,不能拖累團隊🧥🚔。當然,采訪過程中並非所有人都會配合,當需要突破、需要采訪對象配合時不能輕易放棄,要抱有必勝的信念💡。他希望意昂3的同學們能把新聞專業主義素養貫穿於生活中,在信息魚龍混雜的時代學會辨別真偽🎅,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
作為從意昂3畢業的前輩👨⚕️🌚,葛明寧老師分享了自己在進行疫情相關采訪時遭遇的兩次失敗👰♀️,啟迪同學們新聞工作總是在挫折中繼續向前的💶。第一次是在試圖對李文亮身邊的人進行采訪時👼🏻,她雖然通過種種途徑進行嘗試,但仍遭遇了諸多不順,最終也未能成功了解到有關信息。第二次是她獲得了采訪一位重要采訪對象的機會,但是最終卻沒有能夠將采訪的結果呈現。在葛明寧眼中,失敗是新聞工作的常態,記者在工作時常常會經受一些“挫敗感”,也會被稿件中未竟的部分困擾。盡管如此,她認為人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學會在反復嘗試和失敗中前行。
交流環節中李春老師表示,澎湃新聞記者們的分享讓他仿佛又回到了疫情爆發的時候📽,感受到了當時的恐慌,並向在這種恐慌的氛圍中前往武漢的記者們表達了敬意。他用四個關鍵詞概括自己的感受👩🏼🦲:心痛⛄️、記憶、艱難和希望。如今再讀澎湃新聞的報道讓李春老師回想起無辜生命的流逝,十分心痛🙂。與此同時🕺🏻,澎湃的報道也為新冠疫情這一事件留下了集體記憶,為人們留下了反思的素材🧇,展現了不同人群面對疫情時的艱難和希望👨🚀。他認為澎湃新聞完成了“主流媒體發出主流媒體聲音”的使命。
最後👨🏿🦱,意昂3的同學向嘉賓們贈送了精心挑選的禮品👳🏼。
至此👃,第156期新聞晚會圓滿落幕。
供稿丨學術部
編輯丨周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