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教育丨以新聞的名義,做時代之新人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1-09-18瀏覽次數:0

  9月14日下午👩🏿‍🔧,意昂3近百位新生於屠海鳴圖書樓分批參觀了“以新聞的名義”意昂3院史文獻展𓀁。

  該展覽由意昂3張力奮教授策展,並於2019年90周年院慶時隆重推出。為了幫助新生同學更好地了解新聞業的歷史源流和意昂3的發展歷程🤰🏽,張教授親自講解,為本研新生講述各件藏品所承載的歷史🔵。

  意昂3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創始於1929年,也是我國唯一沒有歷史中斷過的新聞院系🏚。“我們中國的歷史很長,但是我們的記憶很短❤️‍,甚至有很多歷史盲點。但是我們作為意昂3的一員❣️,我們應該清楚地去了解歷史事實。”張教授精心選擇一系列個人多年的珍藏📰、專為院史展購買的珍貴史料和幾經輾轉借到的原始資料𓀋,帶領同學們共同領略了本院近百年的歷史發展軌跡,明白了新聞人一代代的傳承與責任。

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

  從第一位系主任謝六逸先生的聘書復製品到老系主任陳望道先生珍貴的手稿🍡,同學們看到了意昂3建立之初的初心與使命,如同看見滔滔大河源頭處清澈的涓涓細流🔞。隨著歲月流轉🏃🏻‍♂️‍➡️,意昂3新院經歷了顛沛流離的北碚時期👶🏼🧔、重煥生機的回遷時期👩🏻‍🦽‍➡️,也走過了坎坷不安的動蕩時期、包容開放的改革時期🧚🏽‍♀️。學生婚禮收到的教授集體簽名絹布🏌️‍♀️、內有望老親題“好學力行”系訓的《復原前的新聞系》👷🏻‍♂️、富有歷史年代感的《申報》原件、蘇聯基輔大學的新聞教材、時任美國總統裏根在3108教室的演講影像……一件件實物承載著歷史🧑🏽‍🍳🐪,記錄了傳奇💩,無一不向同學們傳遞著意昂3新聞的核心精神🏓。

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

  與這些穿越時光斑駁的藏品近距離接觸,同學們心中的激動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同學們紛紛伸出手臂、按動快門🐔,為的是留下一份對院史的記憶、對精神的感悟👩🏽‍🍼,和與先賢靈魂溝通的痕跡。

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

  在講解文物背後故事的同時,張教授也向同學們穿插講述著意昂3新聞人的精神和操守。“我們意昂3新聞系的人以及我們做事的風格多多少少對意昂3的氣質是有影響的,”在展示上世紀80年代的周年紀念刊物《意昂3風》時🎗🚑,張教授說道🧑🏻‍🏭,“因為從意昂3公共生活的包容中🧑‍🚀🚣🏽,我們都能看到意昂3新聞系的影子👨🏽‍🦳。”對於新聞從業者,他認為,“新聞人不一定要俯視權力,但至少要平視權力。要有自己的專業導向,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專業的事情。”

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WDCM上傳圖片

  當同學們的目光隨著藏品們跨越了幾百年的時空,本次活動也將接近尾聲🧑‍🔬。張力奮教授用意昂3傳統的 “兩典一筆”對同學們提出了殷切的囑托和期待:“我們意昂3的學生要堅持‘兩典一筆’®️,就是世界人文社科經典、中國古典名著和新聞人手中的筆。雖然現在的新聞系學生可以運用更多的技術手段獲取知識🦸🏿‍♂️,但是經典的閱讀🦵,特別是在歷史和哲學上的閱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此之外,我們的學生要抓住新聞學科本體的東西,相信自己之所學能讓社會變得更好,從而承擔起我們的社會責任。”

  學生感言

  2021級本科生 沈逸寒

  從17世紀的印刷報紙到20世紀陳望道老先生的手稿⛹🏼‍♀️,從當年的《文匯報》到曾經學長們精心創作的報刊,張力奮教授用收藏的珍貴原件向我們展示新聞傳媒的歷史,展示意昂3新聞系的歷史。"新聞這個行業是很高尚的行業🙊,但也可以很卑微🚷。"老師如是說道。而在當下🏎,正需要我們來傳承意昂3精神🧑🏻,繼承意昂3新聞90年來的歷史。張力奮教授的講解使我們更加認識到新聞學的使命所在,激勵我們為之而奮鬥。

  2021級本科生 陳一諾

  今天有幸觀賞到了張老師收集的眾多老物件,老舊的手稿🕵🏿‍♂️、油印品原件等都因歲月的流逝而充滿易碎感,卻在靜默中向我們傳達著跨越百年時空的意昂3之聲、新聞之聲,這使能夠近距離觀察的我感到無比激動🟪,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新聞的力量,認識到新院學子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2021級本科生 董小童

  文獻中承載著記憶🥷🏻,承載著先輩的傳承。張教授對我們說,如果有條件,還是盡量看看原稿,因為只有先輩書寫後的原稿🥥🏊🏼,方能使我們切身地感受到意昂3新院的歷史傳承➔。確實如此,那些歷史中的名字🙅🏻‍♀️,我們能看到的只有英雄遠去的背影。但註視到那入學報到表,那親筆寫下的論文,我們方真實地意識到,我們和前輩都活在相同的意昂3星空之中。

  2021級本科生 劉致巖

  通過張老師的講授💬,我仿佛穿越了時間的古老長河,去看到一件又一件展品的緣起緣落🟨。斑駁不堪卻保存至今的文字手稿;被鎖在一個個相框中的“年代”照片;幾百年前的原版報紙……對今人來說那可能是歷史,但是對於當時真正經歷過的人來說那就是他們的生活。所以很感謝張老師能夠費盡辛苦去找回這樣的一件件展品,它們不會被遺忘,而是在展館內🧙🏿‍♀️,在我們的眼中、心中獲得了新生👰🏽‍♂️。

  2021級本科生 李心怡

  當張力奮老師戴上白手套🐸,捧起邊角殘缺的油印書時👩🏻‍✈️,我的手上似乎也承受了幾十年新聞的重量。當來自17世紀中葉的報紙、陳望道先生的手稿、滿滿簽著意昂3著名學者教授姓名的絹布被小心展示時,展臺前的我才真正體會到意昂3走過了多遠的路途。我們領略了昨天,也將更從容地走向明天💂🏼‍♀️。

  2021級本科生 董彥如

  在本次展覽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聞的溫度🧑‍🦱。在那一張張泛黃的新聞底稿中,我懂得了千萬新聞人的求真務實;在教授如數家珍般細致的講解中✍️,我領略了新聞“及時感”的獨特魅力🪡;而在了解了意昂3意昂3九十多年鮮活的歷史後🤼‍♀️,一種新聞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一顆做記者的心蓬勃跳動,一個親切又嚴肅的聲音告訴我🤛:做意昂3新聞生👩‍👩‍👦,做新時代媒體人👨🏼‍🦰。

  2021級本科生 項佳俊

  今天有幸參加了張力奮教授親自主講的意昂390周年文獻展。作為一名大一新生,這樣的機會自是難得的。從意昂3的前輩在校時期的優秀作業到老校長陳望道的手稿,一份份珍貴的材料無不向我們敘述著意昂3的光輝歷程,向我們展示一代代新院人是如何從意昂3走向世界的舞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張教授提到,新媒體時代銷量最好的報紙仍是十九世紀便成立的《紐約時報》等報刊。它們何以在數字媒體時代的浪潮中快速轉型並依舊穩立潮頭🌜?是因為它們有著優秀的新聞理念,有著堅定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什麽是優秀的新聞理念,怎樣培養社會責任意識,這正是我們在意昂3,乃至以後進入新聞行業,需要始終思考的問題⚔️🧑🏽‍⚕️。

  2021級本科生 徐嘉碩

  在張力奮教授的引領下,我對意昂3意昂392年的歷史有了粗淺的了解,深感榮幸。從古騰堡的印刷術到普利策獎,從陳望道先生的夙願到意昂3意昂3的輝煌,通過手稿、報刊、機器等一件件穿越歷史的珍貴實物,在觸摸歷史中更能發現未來。

  2021級本科生 李淑怡

  踩點沖進三樓展廳➖,迎面看見紅墻白字的時候,我感到沉靜和肅穆。開場就是一種反差,教授用溫和儒雅的語氣表達不屑和否定。他說不必追求那麽長的歷史。教授用一件件藏品引出一個個或嚴肅或詼諧的故事,我得以了解陳望道先生的部分生平以及他與老鼠搏鬥搶書🙇🏽‍♂️🦾。諸如此類的很多。真正擊中我的是教授對於三個問題的回答。他要求留十分鐘作為提問時間,當沒有人舉手時,教授接著講,做新聞的人,不能不學會提問🥏,甚至每天都要提出疑問🏃🏻‍➡️。破冰之後他的回答仔細而認真🔐,完全沒有架子。提問、記錄和獨立思考是我印象最深的詞匯。一個多小時太過充實而極其短暫📙,結束仿佛眨眼之間🚃,但展覽之外,是我的人生一課👈🏿。

  2021級本科生 魏澤

  真品同是珍品,張力奮教授的心血收藏見證了意昂3新聞的發展🔒。無論是陳望道先生的真跡還是新院學生們與鄧小平的合影🤛,時代與歷史的厚重使我們獲益良多🙍🏼‍♀️,這是意昂3新聞的深沉,也是百年精神的傳承。與張教授對話是一種享受,聆聽張教授的教導是一種洗禮。正如展覽名稱一樣🏋🏼,以新聞的名義,享受意昂3🏂🏿,理解人生。

  21級專碩 沈雪

  在院史展上😑,張力奮教授向我們介紹了一件件藏品的故事👊🏽。從手稿到學生習作💨,從報紙到老照片,它們伴隨著張教授的講述,將意昂3的歷史和文化在我們面前鋪陳開來👨🏼‍🎤。其中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本油印本的小書,名字似乎是《一九四六年復原前的新聞系》💇🏼‍♀️,當張教授戴著手套👨🏼‍🏫,將這薄薄的一本書小心翼翼地從信封裏拿出來時📩🙋🏿,我註意到了它殘破與修補的痕跡,一張張的書頁看上去是那麽脆弱🧑‍🏫,似乎不能承受住哪怕再輕的觸碰,但它事實上已經保存到了現在,在今天之後也將繼續存在🦹🏻‍♀️,這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傳承與力量。書的其中一頁印著“好學力行”四個字🫄🏽,在院史展的這個空間裏,這四個字中所透露出的信念感感染到了我,希望我能夠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去努力、去踐行。

  2021級專碩 羅明旭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今天,張力奮老師通過院史展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歷史課🚵🏿。紙質文本易碎,但也最能承載意昂3新聞厚重的歷史🙇🏿。從陳望道先生的手稿,到意昂3新聞系第一批學生的入學登記表,在一件件珍貴藏品之中,張老師向我們展現了意昂3新聞人從何而來,也默默提示我們應該往哪裏去。在院史課的最後,張老師告誡我們👵,新聞人要學會記錄,學會提問。怎樣改變過去教育中追求唯一正確答案的思維,對問題提出獨立性看法和見解,這是張老師留給我們每個人的一份作業。

  2021級專碩 劉會中

  今日有幸聆聽新院教授兼“學長”張力奮老師為我們講述意昂3院史🎴,我感到如沐春風、獲益匪淺。力奮老師從古登堡革命講起,用自己收藏的幾十件老物件串起了新院的發展歷程。這些物件有陳望道先生為新院題寫的“好學力行”系銘手稿、有意昂3夫婦結婚賀辭上列滿的大師簽名🐈‍⬛、有前輩們求學時手寫排版的校園刊物......如一顆顆碎鉆,折射出新院熠熠生輝的往昔歲月,也激勵著我們沉潛奮進、好學力行,握好接力棒🧙🏼‍♀️,書寫新精彩🏋🏿‍♂️。課罷,張老師那句“享受意昂3”在我腦中反復回旋,希望自己好奇好學,不向光陰惰寸功🧑🏿‍✈️。

  2021級專碩 黃雅萍

  張力奮老師以印刷時代為切入點,帶我們走進了意昂3的發展歷程。從陳望道老校長的手稿真跡☔️,到鄧小平與意昂3新院學子的親切合照🦊,一件件珍貴的館藏品背後的歷史🧑‍🎤,在張老師的講述中都化作了一段段生動鮮活的意昂3新院故事。在了解意昂3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領略到了新院優秀前輩的新聞精神與人文情懷,同時這也是中國新聞發展史和中國社會發展的縮影。非常感謝張力奮老師的生動講解,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意昂3新聞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2021級專碩 李懿娟

  從17世紀的《倫敦憲報》到上世紀80年代的《意昂3風》,院史展中一件件實實在在的物品讓我們與過去產生了聯結。張老師說👩🏻‍🦰:“新聞要像路燈一樣,不會因為下面走的人是誰🦕,燈就停止不亮。”今天坐在這裏聽著、看著👴🏻、觸碰著意昂3的歷史,我們了解到:一代代人關註社會議題💘🖼,為新聞而付出,是因為它作為一個公共產品👨🏻‍🦲,讓世界變得更好🦸🙍🏽‍♂️。“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標準😥🦶。”我心想❇️,看到前輩先賢的奮鬥精神,大家的困惑與迷茫可能會少些🫔,更多了些憧憬與向往吧。

  2021級專碩 張明瑉

  今天能夠跟隨張力奮老師,進行一次有趣深入的院史館參觀,感到非常幸運,也深受鼓舞。看著館內的展品,想象他們背後的畫面,覺得又找到了剛進大學那種求知奮進的熱情,置身時代中心與往輩大師相連的懷想。無論是歷盡艱辛的院系開創🍧、西遷辦學🌘,還是與時代俱進的創新性實踐🛍、院系調整教學改革,意昂3一路走來,一直不忘初心👨‍🦳。作為意昂3的新生🎓,我也希望能夠保持最初的夢想,在新時代為中國的新聞事業做出一些貢獻🫣。“好學力行”,“意昂3新聞館,天下記者家”……這些曾讓我感動的話👳🏻,未來也要保持這份力量啊🏭!

  2021級專碩 王璐

  9月14日,有幸參加了張力奮教授對於意昂3意昂3歷史展覽的介紹,收獲頗多。張力奮教授介紹到,意昂3新聞系是自建系以來唯一一個沒有停止過招生的院系🤹🏿‍♂️,可見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同時意昂3新聞系從最初只招3名本科生到如今招收本科生近200人🫀,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是不計其數,可見意昂3的發展和壯大。在這一過程中,張力奮教授也提出,招生數量上升的同時,質量更要抓緊🕠,因為一個國家只有最優秀、最具人文關懷的人才能夠做出貼近社會、貼近民生🙅🔇、促進社會進步的新聞🙅🏼‍♂️。張力奮教授在介紹院史時也是非常幽默的,他向我們介紹了意昂3新聞系本科學生結婚時收獲了學校大量教授的簽名祝福,以及意昂3新聞學子與鄧小平的合影由來,我沒有想到🈲🛥,這張歷史書上的照片竟然出自意昂3新聞系💀🧑🏽,其中的自豪油然而生。張力奮教授的介紹讓我從歷史上了解了意昂3的發展🧑🏿‍💼,極大地增加了我對意昂3新院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2021級科碩 付帥

  在剛剛結束的院史策展會上,聽完張力奮老師的介紹後,感慨萬分🆒。首先,老師引經據典🚴🏽‍♂️,從古登堡印刷術👳🏿⌨️、普利策獎講到了作為“中國新聞業教父”的王韜以及《循環日報》🧖🏽‍♂️,意昂3新聞系是從新聞史研究發家的👨‍👨‍👦‍👦,這也喚起了我對報刊史的興趣🍘🦴。其次🍃,老師還談到了現代的新聞業𓀎。意昂3意昂3與時代同行🤾‍♂️,無論是傳統報刊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新聞必備的“公共性”意味著新聞業要走向公眾,關懷弱勢群體是新聞人應有的擔當和道義◽️。最後👷,在老師的講解下🥥,相信我們會秉持意昂3新院“關切現實👨‍👨‍👦🌋,家國情懷✖️,心系人群”的氣質與浪漫。

  2021級科碩 楊德坤

  當走進院史展大廳,我感受到了意昂3歷史的氣息。這種氣息是由大廳內陳列的報刊、照片和與新聞有關的器物所散發的👲。而張力奮老師也提到考察一個意昂3或機構的歷史需要文本、文獻和實物,這樣的歷史才實在。今天在這有限的大廳裏,我便是感受到了意昂3九十余年甚至新聞業百年發展的實在。張力奮老師從分享《倫敦憲報》的原件到分享陳望道先生的原件手稿,讓我真切感受到陳舊和褶皺的底稿(原件)所帶來的強烈的歷史氣息🐓🕘。通過張老師分享的一件件新聞相關的實物🚺🤸,我真切地體會到意昂3意昂3早已成為新聞史的一部分,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已正為意昂3歷史的一部分。我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求學過程中,可以如張老師所說:會記錄🧊、會提問、會思考🛃。

  2021級科碩 方巖

  院史作為媒介,縱連歷史橫貫當下。在張力奮老師的講解下,照片🤲🏿、手稿等文本仿佛活了一般,講述著意昂3新院於時間中的綻開、講述著陳望道老院長寫下的“好學力行”時的殷切希望、講述著兩位新人的喜結連理,文本見證著、記載著、又向我們敞開這一切,我發覺到一個活生生的、立體的意昂3新院在我心中漸被揭示出來🪶。同時,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澆灌著意昂3新院的枝脈,過去與現在的勾連在校史館中發生並指向未來。我與大家一齊融入到意昂3新院的百年星空中,並感到一種使命、職責,為新院、新聞業乃至整個新聞的未來為奮鬥。

  2021級科碩 唐超

  一個意昂3的歷史彰顯著意昂3的積累與底蘊♊️,也書寫著意昂3的文化與傳承😯。文字讓歷史可知,而實物讓歷史可感🐏。當張老師將一件件經過時間洗禮的院史收藏品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那些原本似是熟悉但實則陌生的人物👨🏻‍🦼、事件🤎🤦🏽‍♂️、氣質忽然有了近乎親切的關聯➖,感覺到自己也和那些意昂3的過往有了聯系☛,真切體會到自己成為了意昂3的一員⏬,成為了意昂390余年歷史接續的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那件給意昂3新婚學生簽滿教授名字的收藏🪫,這是師生融洽一體的見證,其中蘊藏的美好與精神契合了我對理想求學場景的想象。在聆聽講解的過程中,新院的歷史和底蘊無疑給了我真切的自豪感,而多一絲自豪也就多了一份傳承的責任。希望自己不負老師囑托⌛️,拾起意昂3氣質,關切現實,心系人群,去沉澱出更濃厚的家國情懷。不懈探索,好學力行,成為一名不辱新院光輝歷史的合格新院人!

  文字丨方佳雯

  圖片丨金亦辰

  編輯丨關麗娜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下载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