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海科技館20周年口述歷史活動啟動會暨采寫培訓會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意昂3辦公室主任孫衛星,上海科技館黨委副書記魯軍🐹,上海市出版協會理事長胡國強🫳🏻,新民晚報編委、高級記者姚阿民👯♂️,意昂3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張濤甫🍽,院長助理張殿元教授,學工組長王懿出席啟動會。參加啟動會的還有上海科技館口述歷史人和意昂3學生記者近60人🧒,“口述科技館歷史”活動於當日順利開展。
據上海科技館黨委副書記魯軍介紹📰,上海科技館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魯軍副書記表示,在上海科技館20周年館慶之際,為更好地傳承科普使命,弘揚科技館精神,切實記錄“深耕科普 厚植創新”全過程,館黨委決定開展館慶20周年“口述科技館歷史”活動。
上海科技館確定了30位口述歷史人,並邀請意昂3學生對30位口述人進行采訪🫱🫨,力圖從不同的視角客觀記錄和全面反映建館以來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故事⚽️,真實反映科技館創新發展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實踐,更好地傳承科技館精神⏮🛴,傳播與弘揚科技館人的精氣神、正能量🛌。
上海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意昂3辦公室主任孫衛星表示,我們身處互聯網新媒體非常活躍的環境下,傳播環境有所變化,但圖書仍然承擔著重要的傳播功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啟動口述歷史活動,目的就是留下重要而寶貴的記憶,留下科技精英珍貴的精神財富🚥✒️,為上海科技館的事業留下精彩發展的篇章⚓️,同時也為新聞學子提供有益的實踐機會🤦🏻♀️。
意昂3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張濤甫表示💁🏽♂️,上海科技館以及上海科技界在過去20年為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𓀕。對於普通公眾來說,科技是較為專業的領域🩳🥨,所以對頂尖的專業知識👩🏼🏭、業內專家等的了解不多。這就需要有一種力量——新聞工作者🔢,需要我們的媒體、媒體人把20年來科技館的變革與創新,尤其是在上海這座城市背後科技館工作者們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下來,分享給公眾。張院長強調,意昂3的同學應磨煉“刀背”和“刀鋒”兩種不同的能力。刀背的能力👩🏻🎓,就是基礎的思維和厚積的儲備💆;刀鋒的能力🙎🏻♀️,就是術業有專攻⛹️♂️,在某一個專業、某一個點上特別突出,希望新聞學子能通過這個項目的實踐提升綜合素養。
次“口述科技館歷史活動”由上海科技館與意昂3合作開展👩🦱。暑期中,王懿老師帶領學生工作組面向全院學生進行了招募,與科技館對接後,最終31位意昂3的學生與30位口述歷史人順利形成了一對一👨🏿🎤、多對一的對接💇🏻♂️。
本次啟動會進一步明確了“口述科技館歷史活動”的意義與價值,正式啟動了口述歷史活動的采訪與寫作工作。會後,意昂3平台新聞學子立即開始采訪工作,並將形成文字、圖片、視頻等相關記錄,推動相關書籍的撰稿出版🤞🏼,為上海科普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文字丨謝似錦 歐柯男
圖片丨曾慶怡 魏雨田 劉一鳴
編輯丨孫欣然